在李存勖进入开封之后,可以说诺大的一个大梁王朝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瞬间崩塌,而那些自诩为大梁重臣或者信臣的家伙也都纷纷转投新主。比如当时在朱温手下最受信任的人之一李振,在李存勖进城的时候就找到了敬翔,问敬翔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找李存勖磕头谢罪然后投降,继续效忠后唐。但是敬翔虽然已经老了,可是他的脑瓜还是不糊涂的,他当时就明确地告诉告诉李振,你曾经帮着朱温把李家堵在晋阳根本不敢出来,而且还差一点把人家全部灭掉,朱温和他们的世仇你李振和我敬翔都有份,谁也跑不掉,而且现在大梁败了你想到投降了,之前干什么去了,就算是现在为了拉拢人心不杀你,早晚也要除掉!所以敬翔是不准备投降的,他认为投降的话根本没有前途,最终不免一死,而不投降的话还能有还能落个忠君爱国的名节。但是李振不同意,辞别敬翔之后,李振就去找李存勖认罪投降去了,而敬翔听到消息则是直接上吊死了。当时后唐方面的忠臣郭崇韬见了李振之后就说:“人人都说李振是一代奇才,但是现在看看还不过如此!”一副成王败寇的胜利者骄纵嘴脸,但是李振为了赢得李存勖的好感,对此只能微微一笑,现在那就是只能报之一句呵呵!啥都没说,反而拼命地检讨自己的过错,揭发大梁的问题。李存勖看他还算恳诚,就没杀他,让他当了个小官,而因为郭崇韬的那句评语,他在后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前途了。但是最终他还是不免一死,这里面还是有原因的,后梁的一些大臣除了赵岩几个人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没动,李存勖也都没杀,所以基本上原封不动的全部在后唐做了官。当时愿意为后梁殉节或者带兵征讨后唐的几乎没有。所以这个个王朝算是比较失败了。这些后梁的官员到了后唐之后也成了一个集团,也可以说是派系,他们和后唐本土的派系是绝对不能完全相容的,而在他们这个后梁的官员集团内部还存在着争斗。段凝,估计大家现在都不陌生了,这个家伙援救朱友贞的时候慢吞吞的,没赶上,但是投降的时候,那叫一个迅速,刚刚一见李从珂的先头部队就急不可耐投降了。他手下那是将近十万大梁国的精锐。史书上记载他当时带着五万大军外加无数的盔甲器械粮草之类的投降了李存勖,然后还向李存勖请罪。但是李存勖并没有治他的罪,反而是安抚升官之类的,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要给一个降将这样的待遇。其实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当时如果不是段凝能力问题,李存勖绝对是不能这么顺利的进军大梁。第二个就是要是段凝不带着大军投降,这一支军队随便打下一块地方然后割据,李存勖又要费劲,但是要是割据的话那就不是一个段凝的事情,在大梁下面的藩镇很快都会有样学样,可以说中原有可能再次陷入混乱,毕竟当时后唐在中原的实力并不强。而段凝的投降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为他省了很多的麻烦,所以李存勖对于段凝的厚赏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就因为这件事,再后来后唐李存勖的政权中,段凝混的风生水起。但是他的威信不足,为了继续拓展权力,他需要把后梁这个政治集团中比他有名望的人全部干掉,所以他就在李存勖身边说:“后梁的几个人赵岩兄弟,张汉杰兄弟,专权误国,残害百姓,应该灭族!”上面我们还说段凝好张氏和赵氏这几个人勾勾搭搭,但是现在他们就要求干掉赵岩和张汉杰等人,这时候人和人之间除了利益和阴谋诡计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了!
当时李存勖也觉得该算一下总账了,于是就下诏把赵岩等人灭族。而敬翔虽然自杀了,李振虽然也投降了,但是在全部算总账把它们两族在同一天灭族。理由就是他们帮助朱温打河东了。我们在上面还说过一个人叫做张全义,被称为五代十国最会委屈求全的人,他也投降了,这个人可以说在朱温手下也是一个重臣,但是他是负责后勤的,所以并不显眼,而且他投降前先用大量的金银珠宝,买通了李存勖身边的红人,然后又给了李存勖一大笔钱。李存勖当时正缺钱,很高兴,就把张全义封了王,继续享受富贵。但是无论如何张全义还是对朱温有点感情的,其实一开始按照李存勖的打算,不仅仅要把朱温和朱友贞等人全部废为庶人,而且他还要把朱温的坟掘了。然后把朱温挖出来烧了。但是张全义却给李存勖求情,说朱温全族已灭,还被废为了庶人,更重要的是人已经死了,俗话说死者为大,你就饶了他吧!所以李存勖这才放弃了挖坟焚尸的主意,但是却把朱温坟墓上面的阙宫推倒了铲平了,这个阙宫就是陵墓在地上面的建筑,主要象征的就是一种威仪和面子。但是现在推倒了。所以现在去看朱温的陵墓就是一个大土堆。而且经过屡次盗墓现在里面基本上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至于其他的一些地方藩镇,包括曾经跟着朱温混的几个小国政权,此时也都再一次臣服了李存勖。至此基本上大梁王朝基本上没没有留下什么,李存勖的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而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大梁也基本上说完了。下一卷就要开始李氏家族李克用和李存勖的故事。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要简单的再说一下朱温和朱友贞,算是做一个总结吧,我上面曾经说要要把后梁的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制度也专门说一下,但是内容较少,就放到后面等到五代讲完之后再说,这样也比较系统点,容易对比,而且还会增加一些内容比如财政、刑法、官职、科举选拔、食货起居等等让大家在明白五代十国发生了什么的基础上,认识五代十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其实从后唐开始一直到宋朝,正统上面都是不认可后梁是作为一个王朝的,他们认为后梁只能算是一个非法割据政权,并不能算是一个王朝。但是这一点,从欧阳修编订的新五代史里面可以看出来,而且也是从欧阳修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后梁当做一个王朝来对待,而我们现代更是没问题,不然的话也不会叫五代了。那些不愿意把后梁看做一个王朝主要的理由就是朱温是篡唐,他把皇帝杀了,做了皇帝,这是不合法了,哦!错了,当时没有法律规定这一点,他们说这是不符合礼的。所以他们不认可朱温,而且还把自己的观点提拔到一个全民的高度,这是士大夫们常干的事,明明是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硬说是全民全天下的想法。那些士大夫主要的的观点就是后梁篡唐、人民生不如死,水深火热。所以后梁罪孽深重,但是事实上呢,后梁的居民生活比唐末要好得多,要是有个xxtv测一下居民满意度的话,我觉得应该要比唐末高,肯定会比李克用父子统治下的河东高。朱温也是农民出身,而且重用张全义,轻徭薄赋,除了很少有其他加税和杂税,花大力气恢复生产,奖励农耕,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可以说这些决策和中原经济的恢复是密切相关的。在地方上面,朱温改变了武官地位高于文官的局面,他改变之前只重视武官和军事力量的策略,开始重视它的统治基础——农民和土地。而地方上武官在行政上民一定要听从文官也就是地方长官的命令。在刑法和军队管理上面,堪称严酷,五代十国这一段的严酷刑法基本上都认为是从朱温开始的,详细的后面会说。这里说一下朱温的治军策略,有一个很有名,那就是在士兵的脸上刻上刺青,不允许逃走。而且为了保证战斗力,战场上胆敢后退的,直接杀头。如果一支军队将官死了,那么他的所属士卒也要全部战死,不然就会被杀死,这一支专门杀逃兵的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跋队斩”。至于朱友贞这个人宽厚有余,勇气魄力能力都不足,他的老子没有给他留下可以败坏的基业,也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可以固守的版图,更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可以仁治的强盛帝国。他所接手的就是一个四战之地的乱摊子。他自然是守不住。有人说其实后梁不是李存勖打败的,而是自己衰落了,自己亡了,李存勖只是加速而且适逢其会。其实不论怎么说,大梁亡国是事实,李存勖大唐幅员领土在五代空前辽阔。一段新的英雄故事要开始上演了。(未完待续)